文旅融合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紫蓬

来源: 旅游网www.5-19.cn——走遍神州大地 热爱美丽中国  作者:合肥在线  日期:2024-08-10  属于:旅游资讯 点击: 

随着“隆隆”的小火车轮声穿过绿意盎然的草丛,一片碧波荡漾的湖面豁然展现,旁侧蜿蜒的滑草道更添几分乐趣,这便是位于肥西县紫蓬镇星野蓬境度假区的魅力初现……近年来,紫蓬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模式,以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基,全力推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 

一碗米线背后的创业故事

在肥西县紫蓬镇,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犹如一颗璀璨明珠,闪耀在安徽省食品加工行业顶峰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、中国主食品加工企业10强、中国绿博会金奖……王仁和不仅荣膺多项殊荣,更在米线这一传统美食领域开创了新的篇章。放眼安徽省食品加工市场,提到米线,必提“王仁和”;说到“三产融合”,依旧绕不开“王仁和”。

王仁和,一个土生土长的肥西人。1996年与米线结缘,创业初期,他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,提升米线产业竞争力,逐步改变了人们对米线的认知。从街头小吃到餐桌佳肴,王仁和用创新与坚持书写了米线产业的华丽转身。

正是凭借对粮食的深厚感情和对米线产业的执着追求,经过多年奋斗,王仁和成功创办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,将一碗小小的米线做成了大产业。

2021年,王仁和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。2023年,王仁和被肥西县认定为高层次人才,并成功认领了人才码。

作为“王仁和米线”的创始人,他不仅打破了米线赛道有品类无品牌的行业桎梏,将一碗普通的米线打造成了享誉四方的美食品牌,更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家乡的骄傲。

在传统食品市场面临“破局”难题时,王仁和敢为人先,成功开拓出“三产融合,循环经济”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,构建了一个以米线产业为核心,将基地种植、米线加工、酒品酿造、餐饮管理等资源相互链接、相互转化的产业链条,充分利用了糙米、洗米水、米线边角料等看似无用的资源。

可以说,借助政策惠农的东风,王仁和米线完善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生态产业链。

“贫困村”蝶变新农村的崛起之路

临水而居,沐浴清风,枕月而眠,静坐山间看云起云落,且听风吟,悠然闲适……在紫蓬镇新农村,新增了这样一个好去处,让人暂隐田园乡野,远离城市喧嚣。

说起紫蓬镇新农村,曾几何时也是安徽省重点贫困村之一。然而,随着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与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,紫蓬镇新农村实现了华丽转身。星野蓬境民宿项目的引入,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远离尘嚣的田园栖息地,更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从“四无”村到集体经济强村,紫蓬镇新农村的蜕变之路,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。

“村党支部自己干,能实打实惠及村民。”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吴其阔介绍,2016年始,通过与企业共建扶贫产业园、新建高标准连栋大棚、承接农村公益事业项目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。2020年,建成新农村大棚瓜果种植园项目,占地30余亩,投产种植阳光玫瑰葡萄、蔬菜等作物,年收益约30万元,完成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、从空壳村到集体经济强村的转变。

同时,利用地处紫蓬山腹地森林茂密、植被丰富的优越自然条件,村集体引资入驻,打造“星野蓬境田园综合体项目”。星野蓬境民宿依山而建,结合紫蓬山在地文化进行设计,吸引了合肥及周边城市游客前往。

利用独特区域优势把乡村文旅产业做强做活

“现在村里的空气越来越好,很多在外的乡亲都想回来。空气好,水好,生态好,孩子们快乐逍遥,老人感到幸福。”走进紫蓬镇罗坝村卞国来家的庭院,环顾四周,红花檵木等景观树以及玫瑰花、桂花、茶花等美丽的花朵,与庭院内的景观石相映成趣,整个庭院生机勃勃、景色宜人。

近年来,紫蓬镇积极探索和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道路,着力打造“百亿紫蓬,经济强镇”。利用近郊区位优势,紫蓬镇加快蔬菜瓜果、家庭农场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,打造了一批以菌菇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项目。

同时,紫蓬镇累计争取乡村振兴资金1.1亿元,着力打造兴庄一棵松、长刘桂花郢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中心村。据悉,2023年上半年紫蓬镇文旅项目累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,实现收入300万元。

紫蓬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紫蓬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,为做好“三产融合”,未来该镇将充分利用自己独特区域优势特点,发挥独特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把文旅工作融入乡村振兴,把乡村文旅产业做强做活,带动镇域经济实现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
立即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