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孝义市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引领转型、促进就业、带动共富的重要抓手。以“共富”为底色,文旅发展正从“流量经济”迈向“暖心红利”,一场以“共富工坊”为载体的文旅富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在“共富工坊”,特殊群体也融入产业链,将指尖技艺转化为“指尖经济”。数十名残疾人各司其职,手中的非遗文创产品在他们灵活操作下被精心包装。从粘贴皮影、安装相框到打包装盒,大家配合默契。不一会,工作台上就垒起了一座座“小山”。
打包间隙,不知是谁轻哼了一句“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”,专心工作的伙伴们也渐渐加入——这正是每日工作时分的保留节目,他们眼角笑纹里盛着的光,比案头的文创产品还要明亮。
“可以参与到孝义非遗产品的创作过程中,我非常开心。”受伤后第一次出来工作的栗思敏说,一起在这工作有同样情况的病友,大家有共同的话题,工作也比较轻松,空闲的时候会唱歌、聊天,讲自己的经历过往。这是他受伤后第一次出来工作,之前很少出来。“感谢这个平台,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。”
未来,文创产品将从操作台来到景区文创展柜,每一份指尖技艺都是承载城市文化的精美礼物。“共富工坊”打破地域与群体的“隐形门槛”,让发展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,真正实现“山水有价、文化生金、人人共享”,为文旅融合与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孝义样本”——每一份劳动都被尊重,每一次创新都在书写着文旅富民的城市温度。
“共富工坊”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举措。“通过发展手工文创产业,带动残疾人就业,打造增收致富的新路径,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工作,还传承弘扬了我们孝和义的文化。”该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说,下一步,我们还会继续探索盘活各村闲置资源,带动建立更多“共富工坊”。